最近,大家对于第二波疫情的关注度非常高,我们身边也出现了二阳的人,下面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疫情第二波最新消息,疫情第二波什么时候结束。
疫情第二波最新消息
新冠疫情走势近来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预测,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或将在6月底到来。
2023年5月22日,钟南山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发布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趋势预测。他表示,第二波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XBB系列毒株引发传播,将于4月中旬起峰,4月底、5月初有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到6月底将发生第二波疫情高峰。
此前在5月15日,钟南山在另一个公开场合曾介绍,无论有症状还是没有症状,如果体内新冠病毒对应的抗体增高,就说明人体曾被感染过。从这个角度看,根据测定,全国大概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至12亿人。他表示,根据相关实验室研究和新加坡等地的真实世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但如果面对变异株XBB,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从去年12月算起,实际看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了。”
钟南山5月22日透露,基于各个突变株的RO值报道,新冠病毒随着时间推移,传播能力也不断增强。他表示,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30多人,“我们的(疫情)防控战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
他在论坛上表示,奥密克戎感染致死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重症肺炎死亡,“现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础病加重,心脏病、神经系统病、肾脏病等,这些病加重了死亡。”所以,对所有有基础的病人,要预防感染而不是预防重症,“我屡次呼吁要加快一些广覆盖的疫苗接种,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面对可能来到的XBB感染小波峰,关键是对弱势群体进行预防感染。”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据钟南山介绍,研发针对XBB变异株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目前有两种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还有三四种很快也能被批准。
钟南山还表示,在国外发展mRMA疫苗的时候,国内发展了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等。中国发展了很多疫苗,将来再出现新的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有很好的的储备去改造抗原,“不管是用mRNA、纳米科技还是其它不同载体,我们都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制出疫苗。”
疫情第二波什么时候结束
专家表示说,我们国家的第二个感染高峰可能在今年的五六月份,国外的感染高峰是三个月一次,我们国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不过,大约是半年左右。根据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估计,第二波疫情的峰值会远远小于现在,大概是现在的20%到50%。所以,大家对此不用太紧张。
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我国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相比一个月前有所增加。检测下来,新冠阳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轻症。
从接诊情况看,近期的发热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过,最近1至2周发现,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国当前大量人群体内还存有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目前,预防工作应重视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打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等。建议高风险人群要始终注意个人防护,“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感染。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对于降低重症风险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