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随着降低存款利率调整落地,将对复苏宏观经济形成较为有力的刺激和支撑。
据新京报报道,6月8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下调了各类型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两年期定存下调10个基点至2.05%;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至2.45%和2.5%。至此,国有大行存款利率全面进入“2时代”。
这是继去年9月之后,国有大行存款挂牌利率启动的第二次集中调整。从直接原因来看,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将有助于减轻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增强行业的盈利能力。
今年以来,虽然经济有所复苏,但受资金需求端较为疲软的影响,银行业面临的净息差压力并没有减少,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因而努力降低存款成本、提高利润水平也成为银行业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此轮六大行降低存款利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工具,历来被认为是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相对较强的一种手段。近年来,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稳增长保民生的任务繁重。当前,投资乏力、消费不振、预期偏弱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急需得到宏观政策方面的进一步支持和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重视运用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和“逆风向调节”,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降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在确保我国宏观经济行稳致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特点,此次六大行集中调低存款利率,市场普遍认为后续中小银行会不同程度跟进。而随着调整落地,市场对于全面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从而为实施全面降息准备了更为充分的条件,这无疑会对复苏宏观经济形成较为有力的刺激和支撑。
从实际效果来看,去年9月国有六大行第一次同时宣布下调个人存款利率,就对宏观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到4.5%,超过市场预期。这也证明该项措施在稳增长保民生中的积极效应。
具体来看,降低存款利率,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受到较大限制,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未能全部转化成有效需求,甚至形成了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现象。
在需求端,虽然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但消费需求未能实现同步增长。这突出地表现在居民的存款意愿依然很强,导致大量的货币不是进入消费市场而是重回到银行体系,使得银行存款持续大增。
而此次六大行集中降低存款利率,一方面将引导各类理财产品的存款利率下行,将会对刺激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产生牵引力,这对于减轻实体经济的负担、刺激投资需求也十分有益。
目前,虽然我国的贷款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不少企业投资低迷的一个因素。在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如果贷款利率也随之下降,那么企业的信贷成本将有所减轻,其投资意愿也会随之增强。
此外,贷款利率的下降,还有利于调动居民消费信贷的积极性,这将有利于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的消费,提振产业活力。
当然,除了货币政策之外,还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共同发力。同时,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避免掉入货币空转式的“流动性陷阱”。如此,货币政策的积极效果就有望得到充分释放,稳增长保民生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