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浪科技 徐苑蕾
不久前,多抓鱼在官微发布了一封《告别信》,宣布将关闭三里屯店。消息一出,反而吸引了一大批怀揣情怀的粉丝前往书店打卡。
伴随着再一次的关店,多抓鱼用户近些年积攒的怨气也再次涌现。在6月末的一场交流中,有用户提问,“现在多抓鱼的书为什么卖那么贵,收的时候又那么便宜?”除了低买高卖外,书本鉴定标准存疑、二手服饰交易等问题,也备受多抓鱼用户关注。
二手书低买高卖,多抓鱼被“抛弃”
最早期的多抓鱼是一家以Excel表驱动的皮包公司,用猫助的话来说,是“真正的微商”。当时,依托于微信私域流量,猫助和朋友们建立了二手书买卖的群组,通过群主回收和展示二手书达成交易。
由此多抓鱼成功验证了市场需求的真伪性,也明确了商业模式的雏形。2017年5月,多抓鱼二手书业务正式上线。多抓鱼这个名字来自于法语,意为“即视感”,在猫助看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此外,猫助把用户比作挑剔的猫,如同捞取游鱼般寻找喜欢的二手书。
不同于闲鱼、转转的C2C模式,多抓鱼选择了C2B2C模式,简单理解就是个“二道贩子”,通过回收和售卖来赚取中间商差价。猫助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多抓鱼为此设计了一个扫码定价系统,让机器去学习人工,判断可不可以收一本书,同时还根据经济学原理设计了一个算法模型,判断多少钱去收一本书。
定价系统和翻新技术,分别解决了交易效率和交易信用两大问题。随后多抓鱼很快就壮大起来,成立第二年,2018年,多抓鱼用户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售出200多万册图书,涵盖17万个种类,日均买卖书籍2万本。
多抓鱼的模式规避了C2C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沟通和匹配成本。但是二手书的价格由平台来决定,尤其是当用户碰到低折扣的回收价,或者与新书持平的二手书价时,多抓鱼的口碑开始割裂。
多抓鱼资深用户小周(化名)告诉新浪科技,早期他将多抓鱼视为一个线上图书馆,“书买来后看完就卖出去。”小周表示,一开始回收价还挺高的,他曾经买过两本书在优惠券减免后的价格比回收价还要低,“看完后卖回去没想到还白赚了几块钱。”
而如今多抓鱼用户的抱怨声却越来越大。一位多抓鱼用户在知乎上给猫助留言称:“收书的价格给得太低,一本50块的书才给几块钱,然后你们20多块出手,感觉合适吗?”
对此,猫助回应“很合适”。她表示,“这种书一般是数据不太好,所以除了消毒翻新物流成本外,也要承担无法卖出的风险。事实上好书的差价是很低的。”
据了解,现在多抓鱼平台上绝大部分的书都是根据售出概率来设计收购价的。猫助曾称,价值决定价格,“如果一本书供大于求,它的价格就会降低,然后变成1折或者不收,如果是供需比较均衡的书,通常是3折收,如果书的质量还不错,而且比较稀缺的话,一般是会5折以上收购。”
小周表示,自从回收价开始走低后,加上疫情原因,他就很少再在多抓鱼上买卖二手书。“网店买不到的书可以在多抓鱼找找,或者是新出的书买了又没收藏价值的就转卖。”小周说道。
除了价格的问题外,多抓鱼曾经引以为傲的交易信用也隐藏着一丝危机。由于逐本书审核的负担重,难免有假货、次品等漏网之鱼。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在多抓鱼上曾买到盗版书。此外,二手书的品相难以被准确描述,有网友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表示,被标为“品相良好”的书,寄来后却发现磨损严重。
开5家关4家,“小而美”为何热衷实体店?
在二手书领域,“多抓鱼”的模式并非首创,它的灵感来自于日本二手书巨头BOOK OFF的经营模式,BOOK OFF也被猫助视为自己的二手店启蒙。
图书是一个高标准化的品类,通过扫描背后的ISBN码,多抓鱼可以快速建立一套二手书管理流程,打开从品相评估、打磨翻新、杀菌处理到最后售卖的通路。
但是多抓鱼显然不满足于做一家书商。事实上,在不少电商平台上,图书更多作为导流的品类。2020年,多抓鱼也开始在二手电子产品和二手服饰等品类上突破。
但是二手服饰业务同样面临着用户对其“低买高卖”的吐槽。去年,“多抓鱼75元回收衣服翻8倍出售”词条登上热搜。一位多抓鱼用户发现,自己以75元出售的二手连衣裙,多抓鱼回收后却以629元的价格售卖。
比起非标属性强的衣服,电子产品则是相对容易标准化管理的品类。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电子产品客单价高且价格透明,他们更愿意在C2C的平台上卖个好价格,而不愿意在多抓鱼上被平台先“砍一刀”。
目前来看,多抓鱼的电子产品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类还是相对较少,主要包括电纸书、耳机和游戏机和卡带。
除了线上渠道外,一场“快闪书店”的活动,让多抓鱼萌生了打造实体二手书店的想法。2018年国庆期间,多抓鱼将天津库房的4万册图书“移居”北京,把办公室改造成一家实体二手书店“多抓鱼地下书店”。这场由线上转战线下的试水受到读者们的追捧,6天时间内共售出2万多本二手书。
多抓鱼曾经希望能在10个不同城市开店。它的第一家正式的实体店于2019年在北京大望路开业,直至2021年末关店。2022年初,多抓鱼北京三里屯店开业,并于今年6月末关店。在多家门店关闭后,目前多抓鱼仅剩下2020年在上海安福路开业的循环商店。
实体书店本就不是一门容易经营的生意。根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2021年实体书店全年营收100万元以下的占比超过50%,2022年情况继续下滑,上半年营收50万以下的超过56%。
那为何多抓鱼仍不屈不挠地在线下开店?一方面,多抓鱼更多是希望给二手服装业务“铺路”:先在线下开卖,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再打通线上渠道。此外,线下场景也为多抓鱼增加了品牌曝光的途径。
多抓鱼图书运营负责人隗璐曾表示,“如果只考虑盈利,肯定是线上效率更高,但线下店的意义就在于和用户面对面,让更多人了解多抓鱼的循环理念,让大家亲眼看到,二手图书、服饰也可以非常干净、时尚和有趣。”
而北京门店的关闭,都与租金有关。根据多抓鱼官微文章,“相比大望路店,三里屯店日常收入翻了三倍,租金也是将近三倍。挣得钱还是全部交了房租。”猫助也提到,北京线下店的房租要比上海贵,坪效反而比上海低。
猫助透露称,多抓鱼的门店都是靠服饰来补贴图书。上海店服饰和图书收入大致是2:1、北京三里屯店是1:1,但两个店的利润率差距也很大。北京线下店的关闭,也可能跟不同城市对于二手服饰的接受度有关。
小周则认为多抓鱼的选址出现了问题。“三里屯店虽然在商圈里,但是位置并不是在主街上,去的基本上是多抓鱼本来的用户或者专程找过来的人,客流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