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寅茹
对于北半球而言,刚刚过去的7月又一次“沸腾”了。
7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汇总欧盟等气象监测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前三周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周,整个7月预计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
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7月经历了热浪与罕见暴雨的轮番考验。联合国气象组织同期发布的《2022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警示,亚洲升温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1~2022年亚洲变暖趋势几乎是1961~1990年的两倍。
当极端气候越来越常见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疾呼,创纪录高温的后果是“显而易见和悲剧性的”,必须立即采取重大气候行动。
升温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尽管气候变化将影响全球,但影响程度并不均衡。一方面,对于那些自然资源本就有限、地理位置相对特殊的地方来说,气候变化可能会直接损害它们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则会因为没能力应对和预防气候威胁而面临更严重的次生灾害。
《2022亚洲气候状况》回溯了去年极端气候对亚洲的经济和社会生态影响。报告认为,由于亚洲是陆地面积最大的大陆,一直延伸到北极,在诸如冰川大面积退缩等特定地质现象作用下,亚洲地区观测到的平均温度在加速升高,导致亚洲地区未来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出现概率呈上升趋势。
尽管有拉尼娜的降温效应,但2022年仍是有记录以来第五或第六热的年份,全球年平均近地表温度比1850年至1900年工业化前平均值高1.15℃,2015年至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全球变暖速度最快的大陆是欧洲。
2022年亚洲的平均温度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高,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值高0.73℃,比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高1.68℃。对于中国而言,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
亚洲的变暖趋势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在最近的两个子周期(1961年至1990年和1991年至2022年)中,亚洲的变暖趋势已经超过了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平均值。这间接反映了陆地升温大于海洋升温。
在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方面,2022年,世界气象组织收到亚洲国家和地区上报的81起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的灾害,其中83%是洪水和暴风相关事件,81起极端气候灾难至少导致5279人丧生、5200多万人直接受灾,经济损失超过360亿美元。
仅2022年一年,洪水就给亚洲造成了至少25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数字高于2002~2021年间洪水给亚洲造成损失的平均值(246亿美元);干旱导致的损失为76亿美元,高于过去20年的26亿美元的平均值;台风等暴风雨气候造成33亿美元的损失,小于过去20年来162亿的平均值。
此前,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一份名为《争分夺秒实现净零排放:加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气候行动》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60年里,亚太地区的气温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亚太的粮食系统、经济和社会都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破坏,全球受灾害影响最大的10个国家中有6个位于该区域”,其中亚洲国家就包括日本、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其中,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缺乏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财政手段,也缺乏为气候行动所需的数据信息。
跨界灾害影响正在上升
“亚洲是世界上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里沙赫巴纳近日表示,“与气候有关的跨界灾害的影响正在上升。”
7月底,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提到,面对冲突、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和经济萎缩带来的冲击和破坏,农业粮食体系或不堪一击。
在《巴黎协定》31个亚洲缔约方国家中,有26个强调“农业”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水资源(24)、健康(20)、环境和生物多样性(19)、灾害应对(14)、基建(11)等关切紧随其后。
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也特别侧重于农业和粮食安全。报告显示,在洪水、干旱和热带风暴等气候相关灾害造成的所有损失和损害中,有25%以上与农业部门有关。
就在本次报告出台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政府宣布从7月20日起禁止除巴斯马蒂大米之外的白米出口,该种类占印度大米出口的25%。过去一年,印度零售米价上涨11.5%,过去一个月上涨幅度达3%。今年以来,异常的气候导致印度部分大米产区遭遇暴雨,而另一部分则陷入干旱,阻碍了水稻的种植。在印度政府宣布大米出口禁令后,俄罗斯、阿联酋也相继效仿,全球米价随即闻风而动。
即便没有“大米出口禁令”,今年以来全球大米价格已经攀升至11年来高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大米平均价格已经升至17.34美元/英旦(cwt),已超过2008年顶峰(28.33美元/英旦)时的一半(61%),明年可能降至14.50美元/英旦。评级机构惠誉也认为,受制于气候异常等因素,今年全球大米市场将出现20年来最严重的短缺,缺口将达到870万吨,为2003年全球大米市场出现1860万吨短缺以来最大。
如果以联合国五大机构前述报告中的“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来衡量,2022年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2023年,由于地缘冲突尚未终结,极端气候挑战依旧严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为此,古特雷斯表示,必须加强韧性建设,有力应对危机和冲击,减轻冲突和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消除造成粮食不安全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