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评选工作于2023年6月20日正式启动。以下为本次评选的候选理论。
一、候选理论名称
国有(公有)经济比重内生决定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候选人
平新乔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简介(由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编订)
该理论论证了国有(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里的相对比重是内生地由生产成本函数、企业生产目标函数决定的。该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在国有企业生产决策中的权数θ与产量水平q的两阶段博弈的模型,指出国有企业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这个社会主义生产目标不但是目标,也是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进行竞争时的一种优势手段,并论证了在二次成本函数条件下,非公经济进入一般是有利于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应该支持非公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国有(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例是国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最优决策的互动过程的一个均衡解。
五、推荐理由(由推荐人/推荐机构提供)
(一)理论概要
平新乔于2000年7月提出“国有(公有)经济比重内生决定理论”。该理论论证了国有(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里的相对比重是内生地由生产成本函数、企业生产目标函数决定的。该理论贡献了一个关于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在国有企业生产决策中的权数θ与产量水平q的两阶段博弈的模型,指出了:
(1)国有企业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这个社会主义生产目标不但是目标,也是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进行竞争时的一种优势手段,是国有经济限制非公经济进入的一种手段。如果θ=1,即如果国有企业完全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在等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市场定价就会等于边际成本,就会从价格上对于非公有经济体保持低价优势,非公经济就无法进入。因此,非公经济是在国有企业部分放弃社会福利极大化这一目标、开始部分追求利润目标时才得以进入并得到发展的。
(2)该理论论证了在二次成本函数条件下,非公经济进入一般是有利于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应该支持非公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但是就在这种成本函数条件下,国有经济在企业数目比较少的领域里仍然可以增加社会福利的,是应该做大做强做优的。
(3)国有(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例是国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最优决策的互动过程的一个均衡解,在等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国有企业决策里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的最优权重θ会远远低于1,如果把这个权重视为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直接控股比重,则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里的内生的最优均衡比例就不会超过30%。
与1980年代于光远、董辅礽等学者论证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多种非公经济的理论主张有所不同,那是以公有制的统治地位为当然前提,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条件下让非公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一种主张。平新乔的国有经济比例内生决定理论是在国有(公有)经济面临民营经济竞争、挑战时,从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市场竞争出发,重新论证国有(公有)比例的内生决定,这个理论为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经济这个方针,为社会主义混合经济里的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均衡比例的决定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理论贡献
该理论见平新乔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上发表论文《论国有经济比重的内生决定》。平新乔的论文参考了P.Beato和A.Mas-colell(1984),G.Defraja和F.Delbono(1989),C.Fershtman(1990)的论文,但是这些前人的理论模型都是一次性的静态均衡模型,他们考虑到引进私人企业会增加社会福利的可能性,但是没有讨论社会主义经济里国有(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之间的均衡比例的决定问题。国内一些学者如于光远、刘诗白、董辅礽等也论证过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要发展非公经济,但是他们的基本理论都认为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因此公有制需要非公经济来补充。他们没有从企业理论、成本理论和决策理论和市场竞争机制理论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
平新乔在前人基础上的贡献有三:
一是建立了一个国有(公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关于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在决策里的权数θ与产量水平q的两阶段博弈的模型,从国有(公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在这两阶段博弈里最优决策互动过程里来分析国有(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里的相对比例的内生决定。
二是否认了外国学者原来认为的在等边际成本条件下必然是国有企业完全垄断、非公经济体(民营企业)不可能进入的“定理”,平新乔在理论上证明了,只要国有企业部分放弃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则就是在等边际成本条件下(即在存在规模经济的垄断性行业里),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并且做大做强做优,而且,“非公经济体的进入”与“国有企业部分放弃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是互为因果的。这实质上论证了国有企业利润目标的引入的“改革”与国民经济对于民营经济的“开放”是互为因果的。
三是平新乔解出了在等边际成本条件下,国有(公有)企业追求社会福利极大化的目标在企业决策里的均衡的权重值,并且讨论了国有(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此条件下的由生产目标与成本函数所内生的均衡比例。这个发现,为发展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的经济,为两个“毫不动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推荐理由
第一,平新乔“国有(公有)经济比重内生决定理论”所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遇到一个根本的、长远的问题,即如何决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之间的比例问题,实质上是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国有经济的最终定位和归宿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提出了让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系列政策,但是,如何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论证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民营企业也要做大做强做优?当发展过程里国有经济或者民营经济发生了动摇时又如何回到其均衡的发展轨道?这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平新乔从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目标、成本理论出发,又超越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私有制逻辑,平新乔的论文从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出发来讨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优势,论述了国有(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的地位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公有制经济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坚持,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进入和发展又取决于国有企业在生产目标上对于利润的追求这种改革程度,而公有制与非公经济之间的相对比例又具体地决定于生产成本的不同形式。这样,就建立起关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之间相对比例内生决定的经济学理论,这种理论探讨为发展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体制提供了基本的坚实的理论支持。
第二,平新乔的“国有(公有)经济比重内生决定理论”在理论上区分等边际成本状态与二次成本函数之间的不同状态,分别讨论在这两种状态下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之间的不同的相对比例决定。平新乔突破了西方学者原先认为的在等边际成本状态下坚持社会福利极大化目标的国有企业一定会实行行业垄断、排除民营经济进入的理论,论证了在这种准自然垄断产业(因为等边际成本意味着规模报酬不变)里,民营经济的比重会随着国有经济关注社会福利的降低而提高;平新乔论证了,在二次成本函数条件下(这是竞争性产业的基本特征)下,除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外,需求规模和市场结构都是决定国有经济相对规模的重要因素,行业集中度越高国有经济存在合理性越强。也就是说,市场空间足够大的条件下,非国有企业数量越少,国有经济就越是应该存在,以平衡非国有经济因少数企业垄断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以改进社会福利程度。显然,平新乔的理论是考虑到了国有与非国有经济之间异质性的特征,这是符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的。
第三,平新乔的“国有(公有)经济比重内生决定理论”对于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同时做大做强做优民营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只要不放弃社会福利目标,那么,其存在就有合理性。尽管现在国资委已经以国有资产增值作为考核国企的主要指标,但是国企不应完全放弃对于社会福利极大化的追求,因为正是对于社会福利的追求,才使得国有企业在与非公经济竞争时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不是利润极大化、而是非利润极大化的社会福利目标恰恰是让国企转化为市场优势。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追求利润极大化本身在二次成本条件下就会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而且正是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极大化的竞争,会让国有企业会部分放弃社会福利的目标,进行经济改革。因此,民营企业的存在与进行改革的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这个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平新乔的“国有(公有)经济比重内生决定理论”为混合经济理论、最优所有制结构安排的研究开辟了方向,为推动社会主义混合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国有经济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国有经济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考虑社会福利的目标呢?显然这些问题不能由政府拍脑袋来解决,而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去考量。平新乔的研究给研究国有经济最优规模、最优相对比例、在方法论和视角上都奠定了一个基础。平新乔之后,有刘怀德(2001年第6期《经济研究》)、田为民、景维民(2008年第6期《经济问题》)的关于最优所有制结构安排的研究,和尔后的杨春学、杨新铭(202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关于所有制结构的研究。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经济实行“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做大做强做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平新乔:《论国有经济比重的内生决定》,《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