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盘上周反弹,恒生指数全周上升1.9%,收报17,813点。恒生科指全周上升1.7%,收报3,879点。大市日均成交金额有747多亿港元,而港股通全周净流入81亿港元。
恒生综合行业分类指数中仅必需消费及地产行业下跌,全周分别下跌0.3%及1.7%。
医疗保健行业全周大涨5.9%,当中生物医药及具减肥药概念的股份明显走强。
中央汇金时隔八年再次增持四大国有银行,叠加蓝筹权重股友邦保险(1299HK)的上升,带动金融行业指数全周上升2.3%。
截至目前,恒生指数本月的高低波幅介乎17,094点至18,290点,仍然处于我们预测的16,800点至18,500点的交易区间内。
以巴冲突的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刺激油价及金价大涨,但是历史经验显示地缘冲突对股市仅带来短暂的影响。
尽管中国的经济复苏动能似乎在低位企稳,但是上周公布的中国通胀及信贷数据显示需求恢复的动能仍需证明。海外美国核心CPI下行速度缓慢,美国汽车工会罢工潮及油价的上升都对通胀下行的路径带来不确定性,这将支持高利率将维持更长时间。
综合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港股大盘仍难突破18,500点的合理交易上限。
中国通胀数据显示,经济在逐渐修复中。受到去年同期较高基数影响,9月中国CPI同比增速持平,消费品及服务CPI分别同比-0.9%及+1.3%,服务消费需求仍然较具韧性。不过,9月核心CPI增速连续三个月维持在0.8%的低水平。
从环比角度看,消费需求在逐渐修复。9月CPI环比+0.2%,连续三个月回升;核心CPI环比+0.1%,较8月好转。
我们关心的消费品CPI环比+0.4%,连续两个月录得正增长,显示居民对于商品的需求开始恢复,是预期好转的特征。受工业品需求逐步恢复、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等因素影响,9月PPI同比-2.5%,降幅已连续三个月收窄,指向上游工业厂家降价压力逐渐纾缓,利好企业利润回稳。
从环比角度看,上游工业的景气度也逐渐修复,PPI环比+0.4%,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生活资料价格环比+0.1%,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增速持平,价格下行趋势开始扭转。结合到9月官方制造业PMI及CPI环比增速的特征,工业制造业主动去库存阶段可能已逐渐向被动去库存切换。
至于信贷数据方面,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数据不算很好。政府融资发力导致整体社融超市场预期,新增人民币贷款表现平平,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是亮点,但企业端表现比较一般,M1-M2负剪刀差指向货币流转不畅顺,资金继续在银行体系内空转。
9月M1同比增长进一步减少至2.1%,反映经济活力仍然不足。从同比角度看,9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600亿元,其中居民户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177亿及2,014亿元。9月以来中国放宽“认房不认贷”,下调首套及存量房贷利率等刺激地产需求的政策,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很可能是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短期释放的购房需求带动。
企业部门方面,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811及944亿元,连续三个月同比少增。尽管经济复苏动能逐渐企稳,但需求恢复的动能缓慢,企业盈利的恢复受限,企业缺乏扩产及招聘动机,从而减少借贷需求。
后续盯紧M1(反映经济活力),M1-M2剪刀差(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流动)及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长(反映居民信心)。
美国9月整体CPI同比+3.7%(预期+3.6%),环比+0.4%(预期+0.3%);核心CPI同比+4.1%,环比+0.3%,符合预期。
美联储最关注的扣除房租后的超级核心服务通胀环比增速回升至0.6%,使最近三个月的年化增长率从8月份的2.2%上升至4.8%。虽然就业市场供给缺口开始修复,但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及汽车工会的加薪要求可能仍会对超级核心服务通胀带来压力,而四季度核心CPI同比增速在缺乏低基数的帮助下有很大机会出现反弹。
往前看,四季度美国经济面临包括汽车工会罢工、政府关门风险、学生贷款利息偿还等事件,或导致经济增长边际回落,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拉升也已引发金融条件的收紧,对通胀预期反弹带来一定的约束。
考虑美联储要消灭通胀预期潜在的反弹可能,尽管后续再加息的空间不大,但联储倾向维持较“鹰派”的态度,预计利率将维持在高位一段较长时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