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老人尸身不腐之谜
概述: 1992年,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发生了一起神秘事件:一位普通老人去世后身体发生了奇怪的变化。有人说老人修成神仙了,具有神秘的力量,还有人说老人睡着了,过段时间还会醒来。老人名叫周凤臣,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去世时88岁。随后的两三年间,有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事件。当时老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能让世人众说纷纭?老人是不是真的还能醒来呢?
地处北京东南部的河北省香河县,有一个叫胡庄子的小村子,十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一位普通老人的离世,给这个小村子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死之后尸体不腐,并且保存完好,这一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有人说老太太成仙了,还有人怀疑家属对老人做了什么处理,这一事件众说纷纭,神秘莫测,同时,多家海内外报纸报道了这一消息,香河老人身体不腐事件一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
当年,这个普通小院里每天都要接待一百多人前来参观,其中有科学工作者,也有文化界人士,还有慕名而来的普通百姓,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太多领域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知。提起香河老人周凤臣死后神秘不腐事件,很多人在十年前就听说过,现在我们在网络上仍然可以搜出大量相关信息,在一些报道中,人们总是把老人的不腐现象与灵魂,鬼神什么的联系在一起,给这一事件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那么香河老人周凤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世之后经历了什么才能让她的身体一直没有腐败?老人的身体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和您一样,对老人神秘不腐事件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
2006年3月,我们来到河北香河的胡庄子村,周凤臣老人的长子杨守德接待了我们。据杨守德介绍,周凤臣老人1992年11月24日在北京去世,半年以后被送回香河老家,就安置在这个小院的一间房子里,从1992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老人的身体一直没有腐烂。
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的两三年里,因为有很多慕名而来参观的人,杨守德一家为老人做了一个展室,免费开放,详细介绍老人的生平以及老人去世后身体的变化情况,来参观的人先看展室,然后再隔窗观看老人身体。我们近距离地观察老人的身体,发现老人的面部颜色较深,而身体的颜色较浅,皮肤呈现出一种干枯收缩的状态,皮肤表面还有一层油脂,看起来似乎是放置时间长,身体水分大量流失的一种状态。
当年参与老人身体转移的还有杨守德长子杨学强的一些同事,他们在周凤臣老人去世后不久就看过老人的身体,那个时候老人的身体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程霆:我见到老人是后来和专家一起去考察的时候,看到过老人,肤色比正常人显得黑一些,牙齿呀、头发呀都和现在非常接近。
杨宏伟:颜色是我感觉是跟现在目前状态差不多,就是面部也是比较深褐色或者棕褐色,头发是银白色很安详。
王玉泉:反正这个皮肤比较干燥了,那个时候,摸着不像咱们常人的这种肉忽忽的这么一种感觉,感觉好像就是跟摸着蜡似的。
据周凤臣老人的家人介绍,老人去世后,他们没有对老人采取任何防腐措施,老人的身体就在普通的常温环境下保存,我们调查也发现,这一家人就是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一位学医的家庭成员,他们也没有条件对老人采取复杂的医学防腐措施。但是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现象却实在很奇怪,所以后来很多人就因为好奇或是迷信的原因来看老人,甚至还有人向杨家索要水井里面的饮用水,认为老人就是喝这个水成仙的。说老太太成仙了显然是一种唯心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是老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奇怪地不腐?我们先从老人去世前后发生的事情开始调查。
1992年年末,88岁的周风臣老人从香河回到北京的长子杨守德家中,回北京之前,老人因为身体不舒服,在香河医院住院治疗了几天。回到北京后,老人的身体比较虚弱,一直没有吃饭,只是喝一点水。11月24日,周凤臣老人在长子家中去世。
可是奇怪的是,停止呼吸后,周凤臣老人的身体并没有像常人一样很快冰凉僵硬,而是像平时睡觉一样,神态安详。老人的家人为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一直认为老人当时就是睡着了。
正常情况下,人死之后体温会在两小时左右下降,尸体会出现尸僵和腐败绿斑等现象,法医学常常根据这些现象来断定死者的死亡时间。
法医贾明春:人死了以后,24小时以内的话都属于早期的尸体现象,早期的尸体现象主要是开始尸体温度下降,尸冷,以后就出现尸僵,温度的下降是随着气候环境和人的死亡原因不同,尸体的温度下降的话,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
因为老人体温降得慢,杨学强和家人以为老人睡着了,没有惊动老人,可是到了第二天,杨学强就发现老人的身体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杨学强:她说了一句话,17号那天,那天下午她就跟我说,她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要让香河知道,还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当时我听这话,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跟我弟弟还商量,我说奶奶一个普通老太太,怎么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还让全国都知道,当时都不理解什么意思,这是奶奶对她这个事的非常正式的说的这种情况,我们当时都不明白。
老人长孙杨学强:25号开始,发现奶奶的指尖在变红,血液没有凝固。
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的身体一直在逐渐变化,第七天,家人又发现了老人身体一些新的奇怪变化。
杨学强:等于到了12月1号,奶奶停止呼吸7天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位置,就是很多血水了已经,当时拿起胳膊以后,她胳膊还能动,这个水能从这流到这个地方,然后再放回去以后水还能流到这个地方。
奇怪的现象一个接一个,这时候杨学强和他的父亲及弟弟一家人,都没有想到应该尽快为老人处理后事,他们固执地认为,老人就是睡着了。
杨学强:到12月3号的时候,奶奶身体又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变化,就是开始逐渐地充气,而且身体一点一点的充气了。
老人的身体这时候慢慢变成了一个气囊,家人用手指按压,还感觉到非常有弹性。
杨学强:她那整个身上我们看就跟气囊似的,表皮弹性非常好,你按下去以后就跟皮球似的,一按下去一下就弹起来,浑身都充气了,就是整个脸也变得大一些了,圆了。
据家人介绍,老人身体充气的状态保持了两天,之后开始慢慢渗出液体,家人所说的能在皮肤里流动的水,就开始渗出。
杨学强:大约12天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往外渗了,而且一点点渗透,随着水分的渗出,气越来越少了,到12月20号左右奶奶身体又基本上恢复到原来那种状况了,比原来相比就没有什么水分了,就跟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差不多了,就1个月的时间。
关于周凤臣老人现在的状态,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的常务理事贾明春教授认为,老人的身体是干尸状态。
法医贾明春:它是属于异常的尸体现象,异常的尸体现象的话,主要我们讲的话,常见的比较多见的就是干尸。
贾明春提到,短时间内身体大量失水是形成干尸的条件之一,而香河老人周凤臣生前在住院期间,曾经大量呕吐、腹泻,在短时间内老人使身体里的水分快速流失。
据法医学专家介绍,老人在去世后身体出现的充气现象,有可能就是腐败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水泡,水泡连成片状甚至更大面积,就被家人理解为全身充气,后来,老人的身体停止了腐败,逐渐干燥下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这就是说,老人的身体曾和常人一样,发生过腐败的现象,但是后来在老人身体大量失水之后,这个过程却停了下来,形成了干尸。
干尸在古往今来各种尸体现象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就出土过很多具干尸,这些干尸是在自然环境中迅速脱水而形成的,虽然没有经过人工处理,但西北恶劣干燥的气候能使人体快速失水,经过风化从而形成干尸。
埃及木乃伊也是干尸,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保存完好的尸体就是灵魂夜晚的居所,他们有复杂的人工程序,对尸体进行多道工序的处理,并对尸体涂抹填充香料,最后形成的木乃伊与香河老人周凤臣的情况也完全不同。
在我国考古界,很多地方曾经出土过古尸,1985年,在湖南的沅陵,曾经出土了一对元代夫妇尸体,当时出土的时候,两个人的面目栩栩如生,肌肉还有弹性,但是出土以后接触到空气,尸体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医务人员对女尸进行解剖发现,在女尸的腹腔里有竟然有大量的水银。
湖南沅陵卫生学校何敏:原来皮肤还有弹性,一下这个皮肤好像颜色都变乌黑了,结果就把这个腹腔打开一看,大量的水银就流出来了。大约有2500CC的水银,当时我们看到满腹腔都是水银,但是她的肠道,肠胃还是比较完好的。
为什么在尸体的腹腔内会有大量水银呢?水银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湖南沅陵博物馆馆长夏湘军:灌水银的做法也是民间,在宋代时候就流行,元代时候,它也仍然用这种做法,也就是民间一种做法就是对古尸的,对它尸体的一种保存措施。
根据接下来的调查工作,我们得到一个大胆的推测:或许老人自己服用过什么特殊的物质,也就是纪小龙教授推测的某种化学物质,才使她的身体在去世后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为了证实这个推测,我们找到了老人的部分遗物,在一堆平常的小物件中,发现了一张包裹红色粉末的纸,家人介绍,这是老人包朱砂用的,以前老人经常用朱砂调水喝,用来安神,去头疼。
朱砂,别名丹砂,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研成细末之后可以入药,主要成分是95%的硫化汞,主治心神不宁,小儿惊风等症,在中医的治疗当中属于常见药。可是,朱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宜久服,如果长期服用,会引起汞中毒,此外,朱砂还可以用作丸药外衣,有安神,防腐的功效。 周凤臣老人因为向道士学过一些治病的手法,所以她一定知道朱砂应该怎么用,她自己也用朱砂缓解心神不宁、烦躁等等症状。我们无法考证老人是否知道汞中毒会引起的后果,但是可以推测,如果老人长期服用朱砂,就会在她身体里累积足量的重金属:汞。汞中毒的症状之一,就是会出现大量的呕吐、腹泻等,这就能解释老人在香河医院期间奇怪呕吐的原因了。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朱砂可能就是纪小龙教授所提到的特殊的化学物质。但是老人去世多年,服用朱砂的事情我们无法向她亲自求证,这只是一种推测。那么是不是每个人服用过朱砂都可以身体不腐呢?
贾明春:多方面的元素,有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有疾病的因素,与消化道的因素都有关系,个体的因素也不一样,有些可以形成,有些不可以形成,但是毕竟干尸的话还是少,并不多的,尤其是现在就是在老太太这样的环境里形成干尸来讲,是比较少见的。
通过这次我们对香河老人周凤臣身体不腐现象的调查,我们可以认为,老人身体神秘不腐的现象是一个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合事件。比如说,老人去世前的住院治疗,抗生素有可能消灭了她身体里面的部分细菌,另外,老人呕吐、腹泻、很少喝水,去世前一周不吃饭,长期服用朱砂,去世以后被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房间,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对老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也都符合尸体形成干尸的条件。
穿着清朝官服的干尸出土,全身完好无缺似片中疆尸,为何清朝能穿官服下葬?
在清朝并不是所有的人死后下葬都可以穿官服下葬的,只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在当时清朝的官员是可以穿着官服下葬的,而有钱的老百姓去专门做清朝官服的样子留到自己下葬穿。寓意都是自己转世投胎继续做一个大富大贵的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而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没有这种待遇的,只有官员、贵族、有钱、有权的人才有这种待遇,穿官服下葬也是象征身份的高贵。
我们对清朝人穿官服下葬的印象,基本上是由一些的僵尸电视剧或者电影来定义的。其实是有些错误的,他们在拍电影时是为了减轻服装的消费和让观众看上去更直白些,更搞笑些才启用清朝官服作为僵尸的服装。当然也有部分的原因是根据一定的史书才决定这样用清朝的官服。
在2013年10月9号,在河南周口挖掘出一个古墓,里面有完好无损的清朝官服干尸,这个人在当时应该就是一些达官贵人、或者是有钱、有权的人。
还有一件在工地上挖掘出尸体身穿的衣服是普通老百姓的衣服,被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鉴定是清朝的干尸,还相继挖出2具干尸。这件事件很好的说明清朝并不是所有的人死后都是身穿官服下葬的。
很多的干尸并不是身穿清朝的官服,只是类似清朝的官服,毕竟官服是朝廷专门制作的,数量有限,更多的是仿制清朝的官服,让自己死后投胎转世能够大富大贵。其实有很多的农村人都会给自己提前准备好自己死后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按照特殊的衣服样子来定做的,都有一个好的愿望和寓意。
河南项城挖出的干尸究竟为何离奇失踪?
10月9号下午,在周口项城西边附近的一处废旧工地上,工人们挖出了三口棺材,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口棺材里面的尸体竟然未腐,而且保存完好。据目击村民介绍:跟木乃伊一样,没有化,帽子好好的,头发,皮肤,跟原来的一模一样,一点没变。人歪着身子,头朝这边,穿着官袍,牙、胡子,都好好的。
“干尸面部呈黑色,五官能看清,身着清朝官服,梳着长辫的头发上还有饰品,头部下方枕着大团白色的棉花。”刘先生说,而另外两口棺材内则是两具骨架,位于最西边的棺材木板为两层。墓坑占地约20平方米,离地约2米深,所处工地以前是耕地,现场未发现墓碑,但挖出了很多铜钱。刘先生说,当天晚些时候,项城市文物局、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取走了干尸身上的官帽和靴子。
据悉,这具干尸身穿清朝时期的官服,留着长长的辫子,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旁边那两口棺材里只剩下了白骨。当天下午一位92岁的老人赶到了现场说,这是他们家的祖坟,墓主人是他的老太爷。张同福表示:这个是俺老太爷,三个(棺材),老太爷娶俩(媳妇)。
据悉,数十名张姓家族的村民想在第二天将棺椁转移安葬,但一夜之间,三具棺材竟然不翼而飞了。张姓家族村民介绍:(估计他们)主要怕第二天来了耽误施工,怕问他们要钱,可能跟钱有关系。一想到先祖死后无法安息,张姓家族的村民看到这边施工的工地就非常伤心。项城市花园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并称目前他们已经介入此事,并且展开了调查。工作人员称:公安部门负责侦查,把尸体找到,办事处负责给他找个坟墓把尸体找个地方安葬。
河南博物馆楼兰美女怎么会事?
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内,名为“大漠文明丝路遗韵”的新疆出土文物展开幕。展出文物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女性干尸,有“楼兰美女”之称。 “楼兰美女”身长1.52米,面目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下巴尖翘,具有鲜明欧罗巴人中的特征。 她的全身被粗制的毛织物、羊毛包裹,脚上穿着一双粗线缝制的毛皮靴。“美女”旁边放了一顶尖顶毡帽,上面还插着几只翎毛。 除了“楼兰美女”,展览还展出了苍劲的汉晋文书、珍稀的唐代金器、浑厚的佛教壁画等文物珍品,直观反映了新疆的多元文明和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 这几天免费开放可以去看看!
河南干尸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救助站每收一个被救助者,国家会按月发给救助站一定的救助费用,这就是救助站不愿尽力寻找被救助者家长的原因。死亡儿童骨瘦如材,只能说明救助站克扣了大量救助费用以饱私囊,致使被救助儿童骨瘦如材,活活饿死。从这件事情看,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自私、贪婪、心狠,狡诈,他(她)们根本不配在这里工作,贪国家的钱,却给国家丢脸。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呢?
考古发掘古墓葬时,其实很多时候是找不到尸骨遗存的,因为古墓葬距今时间太久,加上地下的埋葬环境不佳,尸骨往往腐朽无存或者只剩下一点点骨头渣子。
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规定,人类遗骸、动物骨骼一般应全部采集。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限于客观条件,往往又无法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来操作。
那么当考古工作者发现尸骨的时候会怎么样具体处理呢?应该分情况讨论之。
1.干尸
在西北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带,往往会发现古代的干尸。比如在新疆罗布泊发现的著名的“小河公主”,就是一具距今约4000年之久的女性干尸。由于位处大漠深处,环境干燥,她的尸体保存得很好,连眼睫毛都没有脱落,让人不难想象到她当年的美丽,而且能够明显看出,她不是典型的亚洲人种,而是具有欧罗巴人特征。
对于这样的古代干尸遗存,要整体带回文物库房,有时候连同棺木一起打包提取,以待下一步的研究或者展示。
2.湿尸
湿尸主要见于南方饱水地区,也就是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方,墓室完全进水之后,氧气被隔绝掉,有利于有机质遗物的保存。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这种情况,有些距今时代略仅的明清墓,由于棺材密封好、板材坚固,也能够把尸体较好地保存至今。
世事如何处置也存在差别。
对于距今时代较远的,会类似于处理干尸那样,整体带回实验室研究,有的还会进行展示,如马王堆汉墓的辛追老太太。
而对于那些距今时代较近的明清湿尸,有时候会选择找地方重新安葬。
这里顺便一提,当前基层考古发掘主要为配合基建的非主动发掘,考古工作者自己并不能选择挖哪里、不挖哪里。虽然大家都不想挖墓打扰古人,但是一旦建筑工地挖开了明清墓,遇到湿尸,考古队员就必须去发掘清理。那个味道,简直酸爽……
3.骨骼
古墓葬中最常见的人体遗存其实是骨骼,有的保存比较好,呈完整的骨架状,有的则只有部分保存下来,甚至只有几块碎骨而已。
前面说了,根据工作规程,这些骨骼也是要提取带回的。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有时候基建工程时间紧迫,而墓葬数量又很大,就难以完全落实,只能选取其中部分保存较好的作为标本,其他的另找地方埋葬。
当然,遇到特别重要的墓葬,哪怕只有几块碎骨,也要作为标本。
比如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墓主人有可能是曹操,墓葬由于被多次盗扰,遗骨保存很差,其中可能是曹操本人的男性墓主人的头骨都已经不完整。但是这些碎骨也被考古工作者小心提取,妥善保管起来。
总的来说,古人遗骸的处理是一个涉及到考古学、文物保护学乃至伦理学的复杂问题。很多不了解考古工作的人,往往简单地将考古看作“挖墓”、“打扰古人”,有的还恶言相加,恨不得考古工作者各个“不得好报”。
实际上呢,考古工作者一边被误解被喷,一边还是得做该做的事儿,跟挖掘机、盗墓贼争分夺秒抢时间,抢在那些古墓葬古遗址被彻底毁灭之前,将这些文化遗产抢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