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阳 | 较真主笔
上周末,一则新闻连续产生了两条热搜——第一条是“女儿发现做月嫂的妈妈存款近500万”,第二条是“女子辟谣妈妈做月嫂存款近500万”,合计在榜上待了二十多个小时,4亿多次阅读。关于这则假新闻及其背后,值得深入聊聊。
1.“女儿发现做月嫂的妈妈存款近500万”谣言的来龙去脉
不妨把这则假新闻的前前后后再介绍一下。微博账号“巨流视频”14日发布了一条短视频,标题叫作“女儿发现妈妈做月嫂20年存款近500万”。视频讲述一位“张女士”帮其妈妈注册网银后,欣喜发现账户余额高达482万元,张女士表示,“妈妈在上海做月嫂已经20年,平时生活方面非常朴素,也会收集一些废纸箱子卖”,才存了这么多钱。
这样的剧情,自然不久就上了热搜。很多网友立刻表达了不信,认为这是“骗人去当月嫂”,认为跟前段时间“大学生靠洗鞋两个月赚8万”属于同样的“蒙人”性质。
不过,也有人相信这事靠谱。理由是20年时间不短,如果稳定地服务于上海的富裕家庭,加上省吃俭用,还有卖废品的收入,说不定真有这种可能。另外,这则短视频的新闻要素,是相对齐全的——核心事实有截图,有对当事人的电话采访,发布者是一个蓝V机构,视频整体形式也让人感觉像是一则新闻,加强了其可信度。
戏剧性的是,第二天,视频中账户余额的“真正持有人”站出来辟谣了。网友“cryin-rong”表示,这张截图是她老公在社交平台发出来的,账户属于她的婆婆,但她婆婆是做生意的,才有这么多钱,与月嫂毫无关系,也不在上海。她还出示了3月28日的发图记录,确实早于巨流视频。
再过一天,巨流视频发布了辟谣视频,视频中“张女士”承认银行卡截图并非自己所有,称“妈妈是月嫂,在上海工作20年”均为吹牛杜撰,觉得很好玩就发到了网上。至此,“月嫂妈妈存款近500万”属于假新闻就盖棺定论了,媒体于是大范围跟进,辟谣也再次上了热搜。
“巨流视频”将自己的辟谣置顶
2.当事媒体是“先造谣后辟谣”吗?大概率不是主观造假,而是不幸翻车
由于两条热搜的来源均为巨流视频,就有人质疑,这个账号是“先造谣后辟谣”,故意炮制假新闻,甚至质疑这个所谓的“张女士”是自导自演杜撰出来的,目的是获取流量。
是否真是这样?据笔者观察,并非如此。
巨流视频为蓝V机构号,背靠某直辖市的一家新闻网站“城乡统筹发展网”,账号性质跟很多挂靠在地方媒体下的“XX视频”是类似的。其内容生产模式,很明显受到一些MCN机构的影响——所谓MCN,可以理解为“媒体经纪”,负责帮助各路机构媒体、个人创作者乃至网红创作内容,并进行推广。
之所以说巨流视频受MCN影响,是因为其发布的内容,往往都是搜集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社会内容(也有冷门但有潜力的内容),然后进行一定的采访、编辑和包装,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出来,这与许多MCN机构号的生产方式是一样的。
笔者找出了巨流视频此前发布的其他短视频,基本上都是此类内容,爆款视频不多,主要是“哥哥为看书把三个月大的妹妹塞进书包”“男子谎称家有双胞胎发喜糖变相讨钱”“离异女子负债百万和女儿搭帐篷住毛坯房”这样的社会奇闻趣闻,但都是有视频画面支撑的。而像“月嫂银行卡余额500万”这种“反常识”的内容,尚未找出第二例。所以,这个账号的主要内容生产模式,并非依靠编造假新闻。
另外,笔者获取了“张女士”发布的原始短视频(平台上已删除),也看到了巨流视频与“张女士”沟通的更详细记录,基本可以确认,“巨流视频”这次之所以“翻车”,应该就是未仔细核实信息,把女孩的吹牛给当真了。
“张女士”发布的原始短视频截图
3.人类爱吹牛的本质,MCN机构号、平台方对内容核实的忽视,共同让假新闻不断上热搜
一个年轻女孩,利用一张网图编造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然后被机构媒体包装扩散,上了热搜,骗到了许多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的问题来自造谣者,也就是那位“张女士”。这位已经表示道歉、后悔的女孩,称其编故事的动机是“吹牛”“好玩”——没错,就这么简单。其实,这种出于好玩、或者炫耀的动机,进而在网络上口嗨是常见现象,有人是十分享受靠编故事来收获认同感这个过程的。
另外,笔者还观察到,女孩发布的原始短视频,没有提到自己的妈妈是月嫂,而只是按照网图所示说了482万余额宝每天可以获得多少钱,因此可以躺平云云,后续的“我妈在上海做月嫂20年”“生活朴素”“卖废纸箱子”甚至是在接受巨流视频采访时才说出来的。
此外,尽管这次是巨流视频翻车,但绝不是只有这家媒体会翻车。我们可以观察到,受MCN机构的影响,这些账号的内容生产,都是极为套路化的。即使套路包含一定对新闻可靠性的要求,但这也是有限度的,其最终目的还是提升内容的流量和收益。所以这些机构号往往不会付出过多的成本来对新闻进行核实,因此必然存在被诸如爱吹牛的年轻人给弄翻车的可能性。
考虑到翻车一次就被质疑“炮制假新闻”“自己造谣自己辟谣”,这种损害绝对是巨大而长远的。或许,MCN机构号和那些受MCN套路影响的机构号,都需要仔细思考,要不要提升内容的可靠性,如何提升内容的可靠性。
最后,是平台方。其实平台方跟机构号是相当类似的——机构号为了搞个大新闻,被不靠谱的新闻提供者弄翻车;而平台方为了让自己的热搜更有看点,也被不靠谱的机构号给弄翻车。
人们对“信息粪坑”的容忍,是有极限的。至少,希望下次这样的假新闻再上全网热点时,别因为是同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