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透露,我国下一步将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下面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发改委:将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
发改委:将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 4 月 19 日 10 点举行了 4 月份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我国下一步将大力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
IT之家附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会记录稿:
孟玮称,今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6.6%,比去年全年大幅提升,特别是服务消费明显恢复,3 月份,全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达 56.9%,接触型、出行类消费快速回暖;线上消费保持增长,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4.2%;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回升。 这些都表明一季度消费市场形势开局良好,为全年恢复和扩大消费打下坚实基础。但我们也注意到,消费持续回升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振。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可持续性”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当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主要是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品类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二是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我们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同时,加快实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三是推动提升消费能力。提高收入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基础。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使居民能消费敢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消费条件。针对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让老百姓获得感强愿消费。
据终端上险量显示,2023 年一季度比亚迪乘用车累计上险量超越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总和,正式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品牌。这是在中国乘用车发展近 40 年的历史中,第一次由自主品牌实现这一目标。
工信部近日还发布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六十四批),涉及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大领域,包括比亚迪、捷尼赛思、长城汽车、上汽通用、哪吒汽车等比较热门的车型。
车市进入“洗牌期”
2023年,对汽车市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多项补贴政策取消、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新造车品牌深耕数字化技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汽车市场刚刚开启,便进入了“洗牌期”。
面对着技术升级、消费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竞争压力陡增。而被业内定义为政策切换元年的2023年,汽车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从年初新能源车因补贴政策实施涨价,到3月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开启的集体“降价潮”,再到本月多家车企接连出现经营不利的情况,都是当下汽车市场的真实写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市场累计销量607.6万辆,同比下降6.7%,未按预期实现正增长。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总结今年一季度汽车市场表现时用“消费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来形容。他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目前汽车市场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后利好政策时代下运行,不仅关系今年能否完成销量目标,更对我国汽车市场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整体车市表现不如预期,势必会影响汽车企业的市场推广目标。
以天际汽车为例,其市场定位是集新能源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出行科技企业。由于其定位较高,在选择品牌形象展示店时也颇为挑剔。比如,天际汽车在选择北京形象展示店位置时,特意选择有着时尚潮流先锋之称的北京市王府井东方新天地,期待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可。
但即便有着清晰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的汽车企业,也难逃市场竞争的影响。天际汽车称,鉴于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记者注意到,本月天际汽车官方微博仅在4月3日和4月14日更新两次,频率远低于往年同期,对于本周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也未做任何宣传。
以上的种种状况与其市场表现有着直接关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天际汽车全年销量分别为1778辆和5321辆。而今年前2个月,天际汽车累计销售不足200辆,市场表现疲态尽显。
此外,去年以来,广汽菲克、观致汽车、宝沃汽车、自游家等车企多家车企陆续宣布退出市场。一场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之下的“淘汰赛”已经拉开了帷幕。
“蓝海”市场不再
自2014年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元年”以来,新能源车在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下迅猛成长,其发展速度远超业内预期。彼时,拥有高额补贴的新能源车因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是汽车市场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不少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纷纷布局,凭借先发优势在新能源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正因如此,“得新能源车者得天下”的论调广为流传。
然而,随着汽车市场整体迈入电动化时代,新能源车已规模化进入消费市场。陈士华表示,与发展初期市场环境不同,如今新能源车已成长为市场主流车型,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这一变化要求车企不仅要有新能源车,更要有高质量的优质新能源车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记者梳理新车上市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累计有近300款新车上市,其中六成以上是油电混动及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中,既有亟待完成电动化转型的传统车企,也有主攻新能源车产品的新造车品牌,新能源车赛道变得格外拥挤。
经过多年高速增长,目前新能源车市场已步入较快发展的新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6.2%,并非两年前动辄一倍以上的市场增幅。
虽然由于市场规模的不同,这种看似下滑的走势属于市场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当每年数百款新能源车投放市场,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已彻底进入“红海”,这从3月各大车企的“价格战”就可窥见一斑。
经销渠道优化转型在即
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新车市场仅2021年和2022年保持正增长发展,汽车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3.8%和2.1%,保持低速增长。业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车市将延续“微增长”的预期。
汽车市场环境的切换、电动化转型发展浪潮的影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都致使依赖传统4S店生存的汽车企业走到了必须要转型的十字路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汽车4S经销商网络数量为33594家,同比增速为6.3%。不过,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去年退网的4S经销商达1757家,远超前年同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S经销网络增长主要源自自主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渠道的扩张。相比之下,豪华、合资品牌仅贡献了新增网络的少量比例。而退网经销商中,自主品牌同样占比较大。“自主品牌退网占比较大,超过半数是斯威、大乘等汽车品牌退出市场所致。豪华品牌中,退出的主要是讴歌、英菲尼迪等品牌的经销商。”郎学红解释道。
此外,韩系、法系以及美系品牌的经销网络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新增网络主要来自新能源车独立品牌。新能源车独立品牌当前主要通过独立渠道销售,并且是渠道变革的引领者,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直营和代理模式向传统燃油车品牌市场蔓延。
郎学红表示,根据对新能源独立品牌的测算,得出销售渠道中采用授权模式的占比最大,对销量的贡献也最大,比例均超过六成。作为新兴模式,直营与代理模式快速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两者合计贡献了约四成的销售渠道规模与产品销量。“新能源独立渠道业态也在多元发展。其中,专注于销售功能的展厅和体验中心占近半数,传统的4S店形态不再是主流。在选址方面,新能源展厅和体验中心也有其特色,多数位于城市购物商圈内,即越来越多出现的新能源商超体验店,丰富了消费市场的选择。”她说道。
针对目前市场上商超店形态的问题,郎学红认为在服务导向方面,消费者到店数量和特点有别于传统,须重视消费者看车服务过程,弱化成交导向。此外,在运营机制方面,引流、接待、试驾、成交等与传统经销商全然不同,需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完善服务细节,重视消费者的到店看车过程体验。
不难看出,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汽车企业和经销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精准把握市场定位、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