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在-20℃的川西高原上,看到了一座为高原孩子而建的“暖巢”今日热点

在海拔3290米,室外温度最低可达-20℃的川西高原阿坝县,有一栋特别的房子——暖巢。它依靠太阳取暖,是高原孩子们温暖的庇护所。

这是中建西南院为解决偏远高海拔地区过冬问题,做出的“低碳”尝试:利用高原得天独厚的阳光条件,将太阳能储存并转换成热,让人们在最冷的时候依旧能感受到温暖。

今年地球日,腾讯新闻发起了“一起种地球”项目,与青年导演杨一凡一起,来到了川西高原的暖巢。以下是导演手记:

位于川西高原的阿坝县,海拔3290米,给初来此地的人一种压力,需要刻意地调整呼吸,慢下来。从成都驱车开往阿坝县,400多公里,却总能开上8个多小时,路途中我们看见飞雪,悬在山体上的冰瀑,来往大大小小的车辆,一个习以为常的弯道超车,就容易和对向车辆来一次”亲密接触”。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安羌乡中心校的一间宿舍,一栋建在深山里的低碳建筑。

正值开学日,远近的家长带着孩子挤进了安羌乡中心校的操场上,孩子们以年级为单位,把检查寒假作业的老师围起来。家长忙着回宿舍给孩子们整理被褥,看上去一切都是春意盎然的图景。操场一角就是老师和孩子们的日常住的宿舍楼,我们要探访的低碳建筑就在其中。从外观上看,这栋三层高的宿舍和当地传统的藏地建筑并无二异,为了更进一步的入乡随俗,房子的涂料都是当地人看得顺眼的。   

这栋宿舍有个好听的名字——暖巢。项目负责人邱天告诉我,暖巢的项目起因是一笔来自一对上海夫妇的善款。捐赠方希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可以用这笔善款支持乡村小学建设学生宿舍。这个任务落到了位于成都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身上。而在国家大面积倡导“双碳”(碳达峰、碳中和)之前,后者就一直在做低碳建筑的探索。借着这次机会,一个在寒冷的高原上建一个能够充分“保暖”,又能减少碳排、最大化保护当地环境的低碳宿舍的想法逐渐浮现,大家也一拍即合。于是,乡村发展基金会负责选址,而西南院负责设计,总历时十年,最终才有了“暖巢一”和“暖巢二”。前者坐落在若尔盖,而后者就是我在阿坝见到的这间宿舍。

对于低碳不甚了解的我更加好奇的是,这样的一间宿舍对于安羌乡中心学校的师生们有什么作用。这一群人的低碳实践,对于阿坝县当地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在阿坝这样的高寒地区,当地人家家都有炉子,烧的是牛粪。镇上的酒店则是用烧煤来采暖。暖巢的取暖方式又不太一样。我看到,暖巢的屋顶上有整整齐齐的一排太阳能集热器,宿舍楼的设计师说,这里独有的阳光,是取暖的唯一能量来源。白天充分吸热,晚上充分放热。

在向我们解释暖巢工作原理的时候,暖巢的其中一位设计师张嘉琦把它比作蔬菜大棚:暖巢实际上是通过一个透明的罩子,把室室内的空间罩上后,太阳射到里面,同时太阳能可以让里面的空间能够集热。因此,在太阳能够照到的南面,建筑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能够将光线引入进去;而在东面、西面和北面则用了一些实墙和一些小窗洞,一方面起到采光的作用,一方面减少它的热量的散失。  

当张嘉琦讲到更技术的细节时,我逐渐开始迷失了,不过我们还是决定亲身体验一下。到了学校的第二天,我们去暖巢里试住了一晚,外面还在下大雪,但是房间里确实挺暖。旧宿舍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已被评定为危房,每两个孩子挤在一个床位,住宿条件非常局促,由于没有热工措施,极寒时室外的温度接近-20℃,严寒的冬季是孩子们最难熬的时光,2个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盖2床被子。搬进暖巢后,孩子们每人一张床,一床被子就不觉得冷,暖巢夜晚的室内温度可以达到10度左右。

温暖,是我对于这栋低碳建筑最直接的感知,我想生活在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也许和我一样。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了一棵树,可以呆呆的看上一天。在那一段时光中,是简单的,枝叶清晰,纹理真实,看上去摸起来闻上去都是生动的,我能感受到它的温度,活着的温度。 

在拍摄过程中,我遇到了13周岁的罗让勒周。在开学人群中我一眼看见了他。我和他打招呼,他用普通话回应我,在都说藏语的环境中,我找到了想要拍摄的对象,那种善意就在那一刻决定了后来。他带我去他家里做客,他从小陪伴他长大的藏地牧羊犬冲我怒吼,在看到小罗之后,迅速变成了乖乖狗。他带我上山,一个箭步就看不到踪影,我明白,他属于这里,他是这里的主人。小罗喜欢看NBA,他告诉我,他的梦想是长大后离开大山,去打NBA。

罗让勒周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典型的男孩,带着一开始的好奇,我问他对于暖巢有什么印象。 

和我的反应差不多,除了暖和,别的小罗很难说出来什么。 

2022年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建筑物和建设行业占到了全球能源需求的34%以上;在与能源消耗和工艺流程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当中,其占比则达到37%左右。低碳、绿色的建筑能为居住者提供自然来源的通风和采光,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人们生活提供用能保障,将支持人类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而面对气候紧急情况、资源枯竭以及贫富差距等风险,绿色低碳建筑因其在能源安全、碳减排、健康和环境方面良好的表现也在成为新的解决方案。 

对小罗和我来说,这些有关低碳建筑的描述过于遥远,甚至有些不真实。但暖巢提供的温度似乎又在把它们拉进现实。我在想,暖巢的意义也许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感受,在这里,暖巢和人们所做的种种低碳尝试,是否也是一种隐喻,作为温床去孕育一些属于孩子们的、老师们的、建筑师们的,甚至是阿坝的希望。 

拍摄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很有意思。由于疫情的缘故,邱天和设计师们在暖巢竣工后一直没有来得及回访,这次是他们是第一次看到宿舍楼住进孩子的场景。结果在“检查验收”的时候,设计师们和学校的老师们产生了分歧:在原本的设计中,暖巢宿舍墙体和地面是裸露的,在建筑师看来,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利于能量有效的循环。但学校方出于美观与方便打扫,同时减少滑倒等意外的发生的考虑,在裸露的地板上铺上了绝缘胶地板。而一张这样的绝缘体胶地板,很可能让让室内温度降低5摄氏度。

暖巢的实践还称不上完美,无论是成本的控制,建筑的可复制性,还是像绝缘胶地板这样在落地过程中观念上的分歧,探索的空间还有很大。对于这样的低碳实践能给当地带来什么,邱天给了我她的答案:

对于孩子和老师们来说,他们都愿意住在里面,觉得这个房子跟其他不一样,很暖和,但是他们可能缺少一个低碳的观念,这个是需要推广的。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孩子们,我们希望他们从小他们就接触到这些差异性,能够有切身的感受,那么就有可能会触动他去思考。那么老师也好,政府也好,他们知道了一些项目,他们能够去刨根究底,然后能够做一些推广,然后在各自的工作运用。这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好的积极导向。

换句话说,对小罗和其他孩子们来说,这个改变,也许可以从“暖”开始。

雪后的安羌乡中心校,白色的景象来去迅疾,走进暖巢的2层,会觉得有点冷,阳光没照进的屋子里,我会好奇它的夜晚是怎样的?

泽真校长每晚都会在孩子们入睡之后,才会回家。给没盖好被子的孩子掩掩被,提醒下没睡下的孩子早点休息 … … 一栋暖巢,一床被子,一群孩子,一个晚下班的校长,挺暖和。

第4068期

出品|腾讯新闻 绿色和平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心像SoulPix

鸣谢:洪钢、徐真夫妇

中建西南院前方工作室

阿坝县安羌乡中心校

 拔打报修电话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3啦实用网 » 我在-20℃的川西高原上,看到了一座为高原孩子而建的“暖巢”今日热点
分享到: 更多 (0)

实用网址,实用软件,实用技巧,热门资源分享-313啦实用网

家电维修服务网家电维修报修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