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正值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之际,长春高新(SZ000661,股价163.53元,市值661.8亿元)投资者起诉造谣者案4月17日正式在南京开庭审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首例,业内称为“股市谣言第一案”。
该案件起于2022年8月18日,浙江集采生长激素的传闻突袭,长春高新一个月内市值蒸发250亿元,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每日经济新闻迅速调查、揭露了谣言传播的过程,刊发《长春高新闪崩跌停 浙江省集采部门工作人员否认发过集采生长激素的网上截图》《利用虚假集采政策做空长春高新牟利,融券空头暴增10倍,投资者惨亏呼吁严查》,引发热烈讨论。
上海百谷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知名律师高飞公开征集受害者向造谣者发起索赔,截至目前已建立10个维权群,入群人数超1800人,200多位投资者发出委托材料,人均索赔金额在15万元左右。剩余投资者也已表达维权诉求。
作为投资者代理律师,高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案的深远意义在于率先迈出第一步,让造谣传谣者赔偿投资者损失,对于维护证券市场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高飞律师说,过去虚假陈述案件的被诉方往往是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或审计类机构等。此次被诉方则为发布或传播虚假消息的自媒体平台等,这是证券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次在司法实践中进行运用,是投资者向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人发起反击的第一案。“今天(4月17日),我们将向股市谣言宣战!”
4月22日,经济日报发布文章《对股市造谣者“零容忍”》。文章称,长春高新案件的开庭,再次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时代,人人握有麦克风,信息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但速度再快也不能罔顾事实,更不能通过捏造事实来谋取不义之财。否则,造谣者终将感受到违法之痛。以下为全文:
对股市造谣者“零容忍”
A股历史上第一起投资者针对造谣者的维权案件揭开序幕。近日,长春高新投资者起诉造谣者案正式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业内称为“股市谣言第一案”。
时间拉回2022年8月18日,一则关于长春高新当家产品生产激素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列表的传闻,在A股流传开,导致长春高新股价快速下跌,一个月内市值蒸发约250亿元,众多投资者因此蒙受损失。随后该传言并未被证实,股民质疑,有人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做空股价。
案件结果还需要时日,“股市谣言第一案”的开庭审理,本身已具重要意义。
其一,丰富了投资者的维权手段。
长久以来,股市谣言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调查取证、诉讼追责的程序繁琐、成本过高,投资者进行自主维权的难度较大。许多人即使因谣言惨遭财产损失,也只能无奈自认倒霉,而这种退让心态又恰恰间接纵容了谣言的横行,使得不法之徒愈发肆无忌惮,频频以此谋取非法利益。
此次案件中,代理律师通过公开征集受害者,统一委托和诉讼,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更容易可行的维权渠道,或将成为未来投资者向造谣者索赔的样本,将极大提升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其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二,彰显出监管部门对于证券违法活动的“零容忍”态度。
股市是“信心+信息”市,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扰动上市公司股价。如果任由谣言满天飞,信息的真实性被消解,证券交易秩序被扭曲,最终投资者个体乃至整个市场都要为之埋单。尤其是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市场价值发现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更加依赖于信息真实、准确、透明地传播。基于此,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对于造谣传谣、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进行严盯密防、重拳出击。《刑法》规定,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长春高新案件的开庭,再次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时代,人人握有麦克风,信息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但速度再快也不能罔顾事实,更不能通过捏造事实来谋取不义之财。否则,造谣者终将感受到违法之痛。
也要看到,对故意传播谣言操纵股价行为的法律认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比如,如何界定正常信息传播与故意编造谣言之间的区别,如何论证谣言与股价涨跌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确保相关责任人对最终判决执行到位……凡此种种,目前都还打着问号,这也是一直以来整治股市谣言的难点所在。但随着投资者迈出起诉造谣者的重要一步,相信司法机关定会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给投资者、给市场一个满意的回答。
资金安全向来最容易牵动投资者心弦。回头看,股市谣言大多制作拙劣,既无权威信源,也不符合逻辑情理,禁不起仔细推敲,但由于击中了股民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就使人信了、慌了、乱了。这也提醒投资者,对于各种股市“杂音”,不妨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坚持理性思考,进行科学决策,以免出现“羊群式”跟风踩踏,否则最终受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编辑|何小桃 易启江
校对|刘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