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5月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柏林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并发表讲话——“战后国际秩序必须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必须实现”。
“中国外长秦刚为何在波茨坦停留?它和台湾有什么关系?”5月11日,香港《南华早报》以此为题发表文章,分析秦刚此次访德期间的这趟特殊行程。作为形成二战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决定性地点”,波茨坦这座德国城市对中国和海峡两岸关系具有特殊意义。
当年的《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国际法基础,写明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台湾的历史,也是台湾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自秦刚担任中国外长以来,已多次援引这些国际法律文件谈及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就是要以此回应美方,强调美国纵容“台独”分裂活动,破坏战后国际秩序,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决不答应。
同时,访德期间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秦刚也有另一层精心用意,中方希望得到德国的理解和支持。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上月在北京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时所说的,中国曾支持德国实现统一,希望并相信德国也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南华早报》文章截图
回顾历史,波茨坦这座城市以及《波茨坦公告》这份文件,对中国和海峡两岸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德国首都柏林以南30多公里处,有一个波茨坦采西林霍夫宫。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此召开波茨坦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其实也派员参加了波茨坦会议,只是首脑没有出席,这一点往往被人所忽略。
资料图: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召开
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构成战后国际秩序的国际法基础。《波茨坦公告》的签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重要成果。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也就是说,日本战后必须归还被其占领的台湾和其他中国领土。
“刚才我参观了波茨坦会议旧址,历史和现实交错,令人感慨良多。1945年召开的波茨坦会议对奠定二战后国际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秦刚5月10日说,我们要牢记历史给我们的警示:战后国际秩序必须得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必须得到伸张!搞“台独”分裂,挑战国际公理和秩序,逆历史潮流而动,注定是绝路一条。中国国家统一必须要实现!
图自外交部网站
事实上,这并非秦刚履新外交部长一职后首次这样说。4月21日,秦刚在上海出席“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开罗宣言》白纸黑字写着,《波茨坦公告》清清楚楚印着。”
图自外交部网站
《南华早报》指出,过去20年里,许多中国领导人和高级外交官都曾来过波茨坦,谈及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但秦刚本周访问波茨坦时的这番话,则是明确向美国发出讯号。
“今天,美国口口声声要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却把自己当年起草的《波茨坦公告》抛在脑后,支持、纵容“台独”分裂活动,破坏战后国际秩序,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决不答应。”秦刚这样说道。
分析人士认为,秦刚的这番发言,正好回应了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中国大陆所谓“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和“挑战美国领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等无端指责。
四川大学的国际政治学者庞中英表示,在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秦刚此次访问德国期间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也有特别精心的用意。他表示:“中方显然希望得到德国的理解和支持。德国在二战后分裂为东西德,也经历了寻求统一的历程。”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时曾指出,中国曾支持德国实现统一,希望并相信德国也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图自外交部网站
庞中英认为,访问波茨坦是一个“善意之举”,尽管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靠近了美国。“秦刚对相关国际条约的解释,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意义讨论的机会,真正的对话将有助于推进中方立场和利益。”
此次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秦刚还在签名簿上留言,重申并强调了“中国声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实现中国国家统一。
图自外交部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