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百姓“钱袋子”相关的个人所得税总是备受关注,而今年以来个税收入罕见增长低迷。
5月18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10年以来的前4个月个税数据发现,除了2012年和2019年因个税改革减税举措导致当年个税收入出现下滑外,其他年份前4个月个税收入基本都保持了两位数较高增速。即便2020年疫情暴发,当年前4个月个税收入也保持微增。
这意味着剔除因个税改革政策性减收年份,今年前4个月个税收入增速创十来年新低。为何今年以来个税收入出现负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个税增速下行与宏观经济形势、社会薪酬结构优化以及申报抵扣项目等有关。
他解释,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失业率以及房地产形势,今年一季度就业情况尤其是青年就业总体仍偏低迷,自然缴纳个税偏少,同时房地产形势仍在恢复进程中相应的个税亦偏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尽管目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青年人失业率仍居高不下。4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4%。
罗志恒认为,近年来部分薪酬畸高的行业对薪酬做了调整比如递延和下调等,部分地区事业单位等受制于财力因素津贴等有所下行,因此对个税收入增长也有影响。
比如,受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影响,去年中国19个行业门类中,房地产业是唯一一个平均工资下降行业。今年以来,一些银行、券商、互联网企业等降薪也引起市场关注。
罗志恒表示,今年3月份以来部分纳税人进行个税汇算清缴,随着纳税申报逐步完善和普及,同时叠加居民资产负债表在疫情三年受到影响,申报抵扣的意识增强,退税增多,也可能会带来个税收入短期减少。
北京市是个税收入强市。北京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个人所得税完成218.1亿元,下降1.2%,主要是开展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纳税人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情况增多,向纳税人办理退税规模有所增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税务专业学位行业导师汪蔚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前4个月居民收入增速依然保持增长,而个税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可能跟新增的婴幼儿照护费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个人养老金个税扣除有关,这会导致个税收入减少。今年3月份以来对2022年个税进行汇算清缴,一些纳税人会去补充申报扣除项目,这也会出现像北京退税规模增多的情况,个税收入会有所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当然,由于目前个税起征点设置在6万元一年,叠加专项附加扣除等,中国大部分个人并不需要缴纳个税,一些专家表示真正缴纳个税人数大概在1亿多人。
从个税收入结构来看,既有来自老百姓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劳动性质所得,也有利息、股息红利、财产转让等资本所得。
据了解,今年前4个月个税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其中限售股转让所得下降较多。
汪蔚青表示,可能去年同期一些公司股票解禁后,部分人为了“落袋为安”转让了限售股,相应个税收入较多,而今年这一情况减少,相应个税收入出现明显下降。
从月度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个税收入降幅呈现缩窄趋势,其中4月份个税收入实现了增长(8.6%)。未来个税收入是否会延续增长势头?
罗志恒认为,要理性看待个税收入下滑的情况,这既可能是收入下行有关,也有可能是前期偶然因素导致基数偏高。如果是后者,当一次性因素消除后,个税还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日公开表示,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以前受疫情影响,部分劳动力暂时性退出劳动力市场,而近期很多劳动力返回就业市场。在这种条件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还呈现下降态势,说明就业形势改善向好。尤其是,4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就业稳定改善,有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
未来就业形势改善,也有利于个税收入稳步增长。根据2023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央财政预计今年个税收入预算数比去年执行数增长9.6%。按照这一预期,后期个税收入有望延续回升势头。
罗志恒表示,中国个税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总体并不高,这是我国的税制结构决定的,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走向彻底综合征收,实现劳动与资本所得同等征收。
今年中央与地方预算报告中,在提到今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中提及,研究优化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这意味着中国将要进行新一轮个税改革。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需要充分发挥个税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因此需要逐步扩大综合所得范围,而哪些收入类别纳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引入的6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扣除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更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